康复医学科
量身定做符合自己定位的康复科类型
市场遍布全球
合作案例上千家
前沿项目技术团队
专业权威的解决方案
蓝田医疗的6S体系
康复设计实际操作培训,售前及后期学术培训一体
核心训练:身体结构排列是核心的开始
发布时间:2021-12-23 浏览 353 次

人体的机体核心主要是指脊柱和骨盆及其周围的肌肉群所构成的区域。国外一些学者虽然对人体“核心区域”有不同的界定方法,但其范围基本上无太大差别。

图片Ian Hasegawa认为,人体核心肌群是由腹直肌、腹横肌、腹斜肌、竖脊肌、背肌共同组成的。同时他也认为有关人体核心肌群机体的旋髋肌及股后肌、臀肌等也不可忽略。


Hpilates研究证实,人体的核心肌肉群是贯穿人体骨盆、腹部、背部的所有肌群,其界定的核心区域是指从肋骨到骨盆这一范围,例如横膈肌、盆底肌及下肢的肌肉群都属于人体的核心肌群。


据 Travis Brown报道,人体核心肌群是位于人体脊柱以及腹部的周围肌肉,并将这一部分的肌肉群界定为“人体肌群的核心部分”,其核心肌包含腹外斜肌、腹横肌以及腹直肌; 竖脊肌位于该区域的中心,因此也被界定在内。


在我国,核心区则被学者们普遍界定为膈肌与盆底肌群之间的区域,并把肌肉的起、止点位于这一区间的肌肉群均被划分为核心肌群,比如股四头肌作为大腿前面的重要肌肉,根据其起止点所处核心区范围,因而也被列入了核心肌群的范畴。

图片

“核心稳定性”的概念最早是由日本解剖学学者 Panjabi 提出来的,开始主要应用于康复医学领域。Panjabi认为核心稳定的要点或原则是在保持脊柱中立稳定的同时,为人体的关节活动提供防护作用,并有稳定的结构防护基础,进一步证明了核心稳定性可以应用于康复医学领域,并作为运动康复诊疗的重要功能解剖基础。


Panjabi认为核心稳定性就是人体的主动肌群、被动肌群、神经三者在日常工作中的有效协作。



在我们康复训练的过程中,理想上来说,在训练核心稳定性前时,会特别注意两个部分:骨盆正位和肋骨下缘的位置。


01

骨盆正位:

骨盆是身体中轴启动的钥匙,是脊柱的地基。骨盆正位后,脊柱才会排列正。


常形容骨盆就像水桶,坐姿时,我们将水桶往前倾倒水,再将水桶后倾,可以感觉到腰椎紧绷程度的变化

前倾时,会感觉腰椎处会有挤压感;后倾时,会像平时在沙发上的慵懒姿势,弯腰驼背。


接着,在躺姿下练习,骨盆前倾时,图中黄色的空间会变大;骨盆后倾时,因为有地板的支撑,所以只需慢慢地后倾,想像把黄色的空间压缩,腰平贴轻触地板即可。

图片

此时,这样的位置便是,核心运动前骨盆最佳的位置。


02

肋骨下缘的位置

图片

肋骨下缘的位置:站姿时,低头下看,有没有发现胸口下方有两块骨头,总是凸凸的。没错那就是下肋骨的位置。


排除先天性的因素外,多半为长期姿势不良,肌肉使用不当,慢慢累及体态。若能设定好肋骨下缘位置,核心稳定性运动才有最大效益。


那该怎么练习呢?我们一样可以在躺姿下训练如何控制,在练习前,先复习一下骨盆正位的练习,将骨盆控制在中间位置后,双手接触在下肋骨的位置,可以触摸看看是否有很明显的突出,接着试试看将这个突出往地板的位置压缩,渐渐地降为和腹部的肌群同高,这时也可以感受到腹部的肌肉会略微结实,利于后续稳定性训练。


运动时,身体稳定的阻尼器

图片

我们可以将身体组成想象成两个大区域:骨盆带&肋骨区


这两大区域块的相对位置,会大大地影响运动时身体稳定的表现,也是运动治疗计划中,最重要的第一步。『将核心运动前的环境设定好』有『好的排列』核心才会真正地被启动,扮演身体稳定的角色。


总而言之,一切训练都是需要在『好的身体结构排列』开始的。

.

牛顿悬吊训练系统既可以训练核心又能稳固身体排列



牛顿全身反馈运动治疗技术是悬吊训练和三维立体动态和静态训练的结合,它通过构建一个三维重力支持的空间训练环境,以运动学、生理学、解剖学、生物力学应用为根本,集合悬吊装置、滑轮装置、步行装置、各种引导及运动控制装置、主被动结合装置,借助人体的运动可以进行冠状面、矢状面和水平面训练及组合平面进行三维立体抗阻及渐进性弹性抗阻训练。


图片











《牛顿悬吊 理论与手法》崔天顺

3D悬吊在康复治疗中的意义

基本原理与操作和治疗与运动计划

 

图片
图片


患者案例与治疗

瘫患者在3D悬吊系统的治疗

腰痛患者在3D悬吊系统的治疗操作

 

图片

图片

悬吊训练可以配合多种手法,可让患者处于一个安全的但是不稳定的状态,可结合神经肌肉促进技术、关节松动技术等等。训练效果极佳。


京ICP备14055020号-1  Copyright   北京蓝田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